霍格沃茨的根号李子

不忘报答父和母,立志处处争上游。

初中作文分享3:【文化散文】拜谒胡雪岩

【文化散文】拜谒胡雪岩


一、题目

这是一篇我认为散文里最有味道的一种——文化类散文。因为中考前很多老师预测中考题会出和本地特色有关的作文题,而胡庆余堂恰好是我们杭州这边一家非常富有底蕴的百年老字号医馆,它的创办者胡雪岩更是一位在十九世纪中国深陷列强侵略的困境时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在洋务运动等救亡图存活动中有过杰出贡献的历史名人,也在杭州留下一段流传至今的佳话。

于是为了练习我挑选了这一题材来作为素材。当时恰好我在2021版中考语文五三上做到一篇非常打动我的阅读,因此这篇作文部分仿写了那篇阅读文本——2020福建语文中考卷现代文阅读《拜谒李时珍》。

如果能够在考场扔一篇不偏题的文化类散文上去,如果文笔结构好,是可以拿很高分数的。


二、正文

拜谒胡雪岩

作者:叮当


①我站在雨中,静静地驻足于青石小巷尽头的拱门间,凝望神圣。

②江南的雨,轻柔缥缈,烟柳迷蒙。那一家兴隆的医馆后院,点缀着风情的柳、荡漾的池、嬉戏的鱼、典雅的桥。雨打芭蕉,奏出一曲淅沥的春之交响,和着门店中清脆的铃铛声与交谈声,颂歌悠扬。那青石板小道的尽头,一对红木拱柱联结起一条古色古香的长廊,清风从两侧送来幽韵沁鼻的药香,苦涩而甘甜——我所站立的院落之外是一堵气派的白墙,那上面玄黑的大字历历而斑驳——“胡庆余堂”。

③这所百年老字号的创始人,是胡雪岩。一个杭州人耳熟能详的名字。

④走进正店,他的肖像赫然悬挂在牌楼的正中央。褐色的大筒帽,深蓝与藏青交织的莽袍,象征身份的佛珠与珮环,清瘦而深邃的脸庞。他的黑色双眸并非在柔和地打量来客,而是忧戚地望向那未知的远方,那神情深沉而刚毅,似有一种澎湃之力暗生于心,正待喷薄。胡雪岩的双手青筋毕现,苍老而遒劲,似见证了其奔波而多难的人生。画像之下人来人往,客人们一会虔诚进入,一会又安然走出——任门外车如流水马如龙,门内药香弥漫静如宙。

⑤我深入店内,立于拱门一头——青石路如时光道,跨越百年。我与圣人各立一端,深情遥望。曾经列强的烽火燃烧到中华大地,硝烟掩盖蓝天,却未能熏浊胡雪岩清澈的双眼。人们急于逃离不远处的火药,坠入鸦片的深渊,漫无目的地在城间奔波,却苦于这落后的长夜。水声火热之中,人们发出悲痛的呐喊——他们渴望这样一个人,能救亡图存,能倾献珠宝,能妙手回春——而你,一个自古以来就被贴上利益标签的商人,你毅然走出堂皇安逸的宫阙,告别满堂亲朋的幸福,四处奔波,只为以仁心,救济苍生。

⑥太阳普照出那每一个新的日子,荃草化为芽孢,渐渐积蓄力量。大把金币的投入,西洋式的新型船厂在海岸边拔地而起;与好友左宗棠的联合,收复新疆之战捷报频传。胡雪岩亦渚心牵挂着倾城的百姓,经年的投入,终创造出这一百年药铺胡庆余堂。善良商人的恒心毅力,浸润出药草的清香,激发出药店的兴旺,研磨自然之智慧,汲取天地之精华,抚慰百姓之伤痛,薪火相传、屹立至今。

⑦胡雪岩的名字与胡庆余堂紧紧缠绕在了一起,在皇城吴山脚下深深扎根。百年磨砺洗礼,他们早已不只是一段商人与企业的佳话。历史与胡庆余堂,记录了一个伟大商人坚毅而朴素的背影,白纸黑墨间,飘然刻进了华夏民族永恒的记忆。

⑧我在雨中回眸,店里传来清脆的浅笑声。人们带着信任走进这悠久的胡庆余堂,抓取一份用素纸包好的良药——外面的时代在变幻,但这里,似乎还保存了百年前的模样。胡雪岩的肖像俯瞰中华大地涅槃重生后再不用于战火硝烟中摸爬滚打的人们,欣慰而安详......


三、解析

我自己非常非常喜欢这一篇文章,我觉得它很有感觉,当然这大可能是由于仿写了阅读文本的缘故。

我自认为它的亮点在于,把我伫立在胡庆余堂的当下与过去胡雪岩的历史虚实结合在一起,同时将一篇文化散文的立意拔高到家国情怀这一最高的立意层面。

给自己的文章分个写作思路层——

①~④段:写当下伫立在胡庆余堂的所见所闻,渲染其静谧威严的氛围。

⑤段:由当下过渡到历史,简要展开对于胡雪岩的人物介绍。

⑥~⑦段:陈述历史事件并回归其对当下的影响。

⑧段:拔高立意,回归当下,并将时间两头的历史与现世相结合,结尾意蕴悠长,意犹未尽。


这样一篇文化类散文,可以用于写人物,也可以把题目“拜谒胡雪岩”改为“拜谒胡庆余堂”,这样又可以变成一篇写景或者写地标的文化散文。


第一次发表于微信公众号“霍格沃茨的根号李子”。

评论

热度(21)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